基础运营

重庆首个“医食融合”社区军休老年综合服务体投用

来源:九龙坡卫生健康

发布日期:2025-08-11

7月25日上午9点半,76岁的九龙坡区军休干部刘家荣缓步走进渝州路街道一体化社区军休老年服务综合体。在卫生健康服务站完成血压、血糖检测后,他来到隔壁的社区军休智慧食堂,通过人脸识别系统点了一份早餐。“以前体检要跑大医院,吃饭要么凑合要么麻烦子女,现在家附近就能解决,这日子越过越方便了!”刘家荣笑着表示。

这份“家门口”的便利,正是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委、渝州路街道、区军休中心整合资源,合作创新服务大民生的生动缩影。作为全市首个融合“社区老年食堂+卫生健康服务站”的一体化社区军休老年服务综合体,该项目也是渝州路街道的2025年票选民生实事之一,于7月21日正式试营业。它不仅是落实医疗改革、医共体改革、军休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试验田”,更以“15分钟综合服务圈”为纽带,让4万余名周边群众与540余名军休干部共享改革红利,奏响了一曲军民同心、科技惠民的幸福乐章。



卫生健康服务站内部环境。



扎根社区的医疗改革·让健康守护触手可及


作为全区首家“军地融合·中医特色”一类卫生健康服务站点,该综合体的卫生服务站从硬件到服务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展现出4个亮点,功能布局最合理、配套服务最完善、军地融合最深入、惠民服务最智能。280平方米的空间内,全科诊室、中医馆、治疗急救区、药房等功能区一应俱全,配备8名医务人员(含4名家庭医生),构建起“预防-诊疗-康复”的全链条健康服务体系。   
“我们打破了传统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边界,将医疗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延伸到居民家门口。”渝州路街道副主任杨勇介绍,该站点不仅提供呼吸、消化等常见病诊治,更聚焦老年人高发的慢性病管理,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定期开展用药指导和健康评估。针对行动不便的军休干部和独居老人,还推出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服务,让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最需要的地方


医共体改革落地·让优质资源普惠共享


据介绍,该站点汇聚九龙坡区军休干部中的陆军军医大学退休银龄军医、区中医院骨干下沉医师与分院家庭医生,共同组成“8+N”复合型专家团队,为军休干部及周边居民提供涵盖全科诊疗、中医康复、老年病管理等一体化、特色化服务。作为医共体智慧医疗体系的基层节点,站点接入军休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动态更新500余名军休干部及周边居民健康档案,通过AI算法实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预警,精准干预率提升40%,促进了医防融合在医共体内的协同与延续。



健康体检。


“医共体不是简单的资源堆砌,而是要实现‘1+1>2'的效果。”渝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钟颖表示,通过专家下沉带教,社区医生的诊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下一步,将进一步升级智慧医养驾驶舱,为540余名军休干部配备智能手环,实时采集军休干部健康数据和动态信息,接入街道141基层智治平台,实现“物联感知、一屏总览”,通过与家庭医生团队、军休智慧食堂、我区养老服务站点服务“九龙养老”等现有服务体系联接,做到“一键报警、一键就医、一键送餐”,资源高效匹配、过程可视化管理,实现“及时预警、一键触达”,让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


军休服务社会化·让尊崇之光照亮晚年


“同志,今天的红烧猪蹄炖得真软啊,符合我的口味!”上午11点30分,埝山苑社区军休智慧食堂内人气旺盛,刘家荣对着智能点餐屏竖起大拇指。这个由海尔食联网打造的智慧食堂,正是军休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鲜活实践。




智慧食堂内部环境


作为全市首家社区军休智慧食堂,通过数字“五化”,实现乐享“五吃”(后厨智能化,实现吃得美味;前厅信息化,实现吃得舒心;管理智能化,实现吃得实惠;供应标准化,实现吃得安全;健康可视化,实现吃得营养)。通过智慧助餐,让关爱更精准;智能运营,让服务更优质;智力护航,让保障更安心,智用实践,让民心更温馨。200平方米的空间内藏着不少“黑科技”,2台智能炒菜机器人能做出400余种菜品,人脸识别系统可自动推荐低糖低脂餐食,大数据平台实时记录军休干部的饮食偏好。“我们为每位军休干部建立了健康档案,结合营养师建议定制餐谱,像赵大爷有高血脂,系统会自动屏蔽高油高盐菜品。”食堂负责人介绍,60岁以上老年人在社区食堂用餐可享受“2+2”(中餐、晚餐各减免2元)的普惠政策,退役军人、社区工作者、清洁工人、外卖员享受自助餐9折优惠,试运营期间日均服务军休干部和社区居民200余人次,满意度达98%。


综合体的楼上,九龙坡区军休中心还开辟了军休文化区,陈列军事书籍、老照片,定期组织军休干部分享会,让红色基因在交流中传承。九龙坡区军休中心主任李波表示,除了服务全区军休干部外,区军休中心的文化场地还可与社区共享,让文化阵地实现最大化使用,促进军民共享。


这种“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了军休服务资源分散的难题。李波表示,通过将军休干部养老全面融入社会化体系,不仅减轻了机构压力,更让军休干部在社区中找到归属感。目前,已有不少军休干部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在国防教育宣讲、健康讲座、义诊、志愿服务等领域发挥余热,形成“服务—反哺”的良性循环。


盘活闲置资产·实现多方共赢格局


“原来这是一处闲置的资产,现在改造成服务综合体,每天都热热闹闹的。”看着往来的居民,杨勇告诉记者,这个由区军休中心改造的空间,如今已成为盘活闲置资产的典范,更实现了多方共赢的生动格局。


对居民而言,综合体带来了“一站式”便利。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既能就医取药、健康咨询,又能就餐休闲、参与活动。对军休干部来说,这里是功能齐全、服务周全的军休家园。除了餐饮医疗,综合体还提供健康讲座、棋牌娱乐等服务,540余名军休干部全部纳入服务范围。 


对政府而言,四方合作打破了部门壁垒。渝州路街道统筹协调,区军休中心提供场地,区民政局落实社区老年食堂补贴政策,区卫生健康委打造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站,企业负责运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机制。杨勇说:“这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通过制度创新、军地融合,让每一分投入都产生最大效益。” 


夕阳西下,综合体的灯光渐次亮起。军休干部和社区居民们围坐在一起下棋,医护人员正在整理当天的健康数据,食堂的工作人员忙着准备晚餐——这幅充满烟火气的画面,正是渝州路街道一体化社区军休老年服务综合体的日常。从医疗改革到资源下沉,从军休服务社会化到15分钟综合服务圈,每一项创新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有温度。


来源:九龙坡卫生健康


地址:北京海淀区安宁庄东路甲16号6号楼2层

电话:010-62928218      邮箱:zgyyhqw@163.com

京ICP备2025113583号 Copyright©2014 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All rights Reserv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840号 版权所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医院后勤与安全保卫分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学术论述依据,如有不妥请直接与本网站联系。

ewm

扫码关注公众号

客服电话
010-6292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