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运营
来源: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慧勤台
发布日期:2023-05-04
从建筑安全的角度对医疗安全进行理性思考是一种时代需求。医院的使用群体在心理层面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特殊性容易把任何安全问题所造成的伤害和压力无限放大。建筑空间环境作为承载医疗活动的平台,其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仅是本体安全,更是保障医疗安全这个核心目标。其中功能区总体布局和流线组织的合理性便是营造安全医疗环境的首当其冲。
功能分区和布局合理
功能分区和布局的合理性是流线组织的基础和前提。医院主要由A栋、B栋两个单体组成。A栋以医技部分为主,医技部一改传统医院集中设置的布局特点,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住院医技及门诊医技两个部分进行医护及患者的分流。
其中急救通道自成一区的同时,又与医技部、输液室紧邻,并可通过“绿色通道”直达手术中心,形成四通八达的资源及设备共享空间。基地北侧设有地面直升机停机坪,可直达急救部。
日间治疗中心的日间手术也是紧邻手术中心设置,方便资源的共享,同时又与日间病房同层临近布置,便于病人手术后迅速回到病房内休息。
B栋以门诊部分为主,设计采用分诊中心理念,各科诊区设置为单元形式并在中庭两侧形成尽端,通过稳定的就诊区域来减少人流穿插。这种单元模块式的室布局,也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和发展空间。
B栋中部通过中庭设计形成通透的公共区域,上下楼层也通过中庭形成视觉联系便于患者直观快速的寻找并到达目的科室。A、B两栋间还设有无障碍设计的风雨连廊便于互通来往又减少路程。
其它像锅炉房、垃圾站、污水站等部分则与主体相对隔离,集中设置在辅助楼。各功能与分区规划既能相对独立不交叉,但又能便于迅速沟通与管理。
洁污路线清晰
建筑内部的流线组织则是医疗环境安全的关键点。医院每日门诊量在8000+,又大多集中在上午时段,人流的混杂就容易形成交叉感染。医院首先在医务人员工作的区域和流线就尽量做到与患者分开设计,针对医废及污物等处理流程及运送路线也都有详细完整的规范制度,设计上将洁净电梯与污物电梯分开布置,避免动线的交错,做到洁污严格分流,高效安全。
流线组织便捷
在考虑安全性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顾此失“效率”,包括人的交通和物的交换。通过上文提到的功能分区和布局模式就能大大提升各功能区域间的交通便捷度。“竖向交通”上,以医院A栋的电梯设置为例,针对普通住院区就设有8部电梯(含1部专梯),特需住院有3部,另还单独设有2部员工内部梯,4部货梯(含污梯)等,通过大体量的电梯设置以及医患、洁污分流,有效解决“竖向交通拥堵”问题。
人的交通外,物的交换则可以增加智能物流的运用来提效增速。医院在建院之初就设计匹配了三大智能物流系统(AGV机器人小车、供应室与手术室的水平回旋仓储设备与垂直升降系统、气动物流系统),全面提升各类物资传送效率与安全性的同时,还能因人力配送需求的降低而有效减少院内流通拥堵情况。
车流交通组织安全高效
医院将整体交通组织的流线设计分为6类。人行流线完全位于地面,其它除特殊专用车辆外,所有车辆都直接从1号门进入地下停车场,以缓解大量门急诊人流带来的交通压力,同时大大增强了院区内的安全性,降低噪音和空气污染。其中出租车流线通过B1层专用车辆通道进行组织,社会车辆则在B1、B2层设站停车,最后统一从6号门驶离。通过停车场出入口分开式管理大大降低车流拥堵情况,同时还特别设置了车辆备用出口,在交通拥堵时可由此出口离开地下车库。此外垃圾站、锅炉房、污水站等用房都设计在5号门附近,相关车辆也与前面车辆进行区分,统一只能从5号门进出。医院通过立体高效的交通体系设计,完全实现人车分流与洁污分离。
流线辅助完善
就诊的便利性与高效性同样体现在清晰明确完善的导向标识系统,其独到功能为医院特别是患者的各类流程性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医院通过建立完善的医院三级标识系统,利用醒目的颜色、空间的图标、放大的标记、中英文及盲文等人性化的对应标注,为患者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指向服务,使其迅速找到所需位置。
安全的医院建筑环境是个组合系统,因为医院群体的特殊性,需要更深入、更全面的营造具有广泛兼容性和高度亲和性的医院建筑环境,同时还必须符合医院整个流程管理的需求,而上述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
作者:李静琦
编辑:李鸿伊 杨玲
审核:陈相坤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海淀区安宁庄东路甲16号6号楼2层
电话:010-62928161 邮箱:peixun5430@163.com
京ICP备2025113583号 Copyright©2014 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All rights Reserv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989 版权所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医院后勤与安全保卫分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学术论述依据,如有不妥请直接与本网站联系。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