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记者从“庆祝建党百年·巡礼健康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德州专场获悉,德州市主持制定了全国首个院前急救地方标准,填补了该行业的国内空白,并开展了国家级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
为解决全省各地市120急救中心没有统一管理规范和评价标准,以及各地市之间、城乡之间,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差别较大等问题,2017年3月,受省卫健委委托,德州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主持起草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规范》(以下简称 《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经过四次全省调研、六次全省标准研讨与集中反馈、十几次标准修改,在全省16地市院前急救行业达成共识,确定了《规范》标准范本,并于2019年1月29日正式发布(标准号DB37/T 3484-2019)。
据悉,该标准首次规范了院前急救服务的相关术语和定义,首次规定了120呼叫受理、急救任务接受、急救出车等具体时间要求;首次提出了农村地区15公里急救半径,首次规范了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具体流程及要求等。作为我国首个院前急救领域的地方标准,为推进我省院前医疗急救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标准支撑,也为国家推进院前医疗急救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先例。
2015年,在德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推荐下,《德州“120急救”》获得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成为全国第二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这也是全国院前急救行业首个服务标准化项目。通过项目创建,德州将标准化管理模式引入院前急救系统,总结出了一整套院前医疗急救流程和方法,搭建了四大标准体系共包含21个子体系184项标准,覆盖了德州“120急救”服务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同时,德州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全市院前急救系统内开展了“医疗急救能力提升年”活动,各项院前急救工作标准化建设成效明显。
通过标准的制定和运用,德州市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急救站(急救中心)、急救业务操作、急救车物品配置、服务监督实现标准化管理,每一项管理制度、要求都细化为具体的评价标准,量化为具体的赋分标准。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要求,极大地提升了院前急救人员的服务主动性、细致性,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2017-2020年指挥中心共回访143145人次,无一例派车不满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