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安防
来源:《健康报》
发布日期:2024-08-06
夯实安全生产责任 筑牢医疗安全屏障
作者:柴建军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形势,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持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成为摆在各级医疗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
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
思想认识要到位。我们必须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推动工作的创新思路、务实举措和有效方法,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切实把这件大事要事抓好抓实。
责任体系要明晰。责任落实是抓好安全生产的“牛鼻子”,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着决定性和主导性的作用。只有真正把责任落实挺在安全生产的最前面,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才能真正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医疗机构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坚持把安全生产贯穿工作始终。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法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狠抓这个“关键少数”,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近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处室和临床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委员会,形成院科两级安全管理体系,逐级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取得了良好成效。
安全投入要保障。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实践证明,将安全生产投入纳入本单位年度预算,实现安全生产与业务发展同计划、同落实、同检查,是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常态化的有效举措。尤其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和管理能力建设等所需经费,可以确保相关设备设施得到有效维护和及时更新,进而有效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从根本上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
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
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管控是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结合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的规定,统筹考虑固有危险性、安全生产条件以及安全管理水平等因素,持续推进医疗机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认真对照《医疗和疾控机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和《医疗和疾控机构后勤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危险源辨识,科学评定各部门、各科室、各重点部位安全风险等级,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动态调整,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制度。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疗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清单(试行)》,从7个方面明确了重大事故隐患的风险点。以此为依据,各级医疗机构要紧盯潜在的安全隐患,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将其作为必查项和重点项,形成闭环管理,着力消除因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缺失或执行不到位而形成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健全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工作机制,持续加大对门诊、病房、手术室、实验室、重点库房、重要机房等重点部位的巡查力度,彻底整治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要积极推行安全生产系统“自我体检”,用好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体检系统,定期对照标准要求自查自纠,针对风险隐患建立整改档案,实行跟踪督办,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坚决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建立健全事故防范化解制度。做好安全生产要统筹处理好“防”和“救”的关系,促进二者有效衔接。各级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分门别类健全完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做好抢险救援装备的配备,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值班值守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发生险情第一时间快速响应、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安全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采取有效应急救援措施,防止事故扩大;要根据事故情况及发展态势,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和属地政府,确保应急处置快速、高效,把因灾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奏响安全生产“同心曲”
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各级医疗机构要依托“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相关政策要求和安全知识,以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知识与技能竞赛等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深化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规律认识,持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能力素质,形成筑牢安全防线、打造平安医院的浓厚氛围;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从业人员自救互救技能培训,让他们时刻牢记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医疗机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安全生产与安全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各级医疗机构要突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做起”的理念,探索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生产文化,让员工自己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进而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打造本质安全型医院。医疗机构的各级管理人员要坚持“天天讲安全”,通过安全督查、跟班劳动等时机到基层一线传递“安全第一”意识,引导员工积极参与打造主动安全环境,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实施“科技兴安”工程。“科技兴安”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引擎,“智慧应急”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手段。各级医疗机构要积极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远红外探测等最新前沿信息科学技术成果,赋能医院安全生产工作,创造性将消防安全管理与治安安全管控有机融合,构建“人防技防智能一体、院内院外高效联动”的智慧管理体系,以数字化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质效;要加快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自觉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营造更为安全的生产条件和外部环境,实现从传统“人防”到“人防+物防+技防”的转变,全面提升医疗机构本质安全水平。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海淀区安宁庄东路甲16号6号楼2层
电话:010-62928161 邮箱:peixun5430@163.com
京ICP备2025113583号 Copyright©2014 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All rights Reserv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989 版权所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医院后勤与安全保卫分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学术论述依据,如有不妥请直接与本网站联系。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