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安防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日期:2022-06-30
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始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伴而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每年都会给我国带来社会经济等巨大影响。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并在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医疗、社会和经济损失,随着病毒变异株传入国内,我国处于疫情防控的紧张时刻。另一方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克里斯·拉普利表示,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具有可预见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且发生的频率将变得更加频繁。
在医院疫情背景下,极端天气作为灾害的出现,传达了一种特定的时间感和紧迫感,带来了面临着紧急情况的窘迫,需在疫情有效防控的同时,及时管理事件,有效解决相关问题,防止人员伤亡。极端天气下,医院不仅需要处理临床急诊患者紧急情况,如呼吸窘迫或心脏骤停等,亦需要组织急救小队对外救援活动,如何降低医院损失,保证医院疫情有效防控,学界正在不断探索。
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颁布和实施,奠定了我国一案三制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即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实现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阶段性跃升。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我国以人民为中心,向全世界交出抗击疫情的满意答卷,应急管理作用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传入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愈加严峻,医院作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堡垒,不可被攻陷,需在疫情防控之中,不断完善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1、医院需积极开展灾害护理教育,构建系统的培训体系。
2、设置应急岗位。在常态下可有岗无人,但需做应急人员常态化培训,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立即应岗配人,迅速形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应急团队。
3、做好规范、有序、高效的物资保障工作是医院应对公共事件的重点、难点也是易忽略点,应对医院灾害应对配备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到药品供应保障,后勤临时装备,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4、构建外派救护梯队、院内急救梯队和标准化配备救援物资,利用收集外派救援数据和院内急救模拟演练数据,评价救援物资及梯队管理方法及效果。提出有序的灾害救护体系,救援预案制定,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培训可在应急管理实现有效救护。
5、需建设医院应急财务信息系统,为应对突发事件起到保障作用,确保资金安全及使用效率、加强应急物资采购控制、做好应急结算工作等。
6、针对极端天气灾害,医院需派遣专业队伍进行灾害救援,
需组建一支技能全面、专业化、高水平的灾害救援队伍,以应对突发灾害事件。并提出灾害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能有效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7、由于受交通、电力等客观原因限制,医疗设备及伤病员的转运可能会处于停滞状态,导致医疗救援及时性受限,可构建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快速培训方案
讨论
新时代医院需统筹安全与发展,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应做好定点医院优化,改善感控工作基础条件,确保感控要求落实到位,提升感染防控整体能力,实现闭环管理,同时有效应对规模广、影响大、破坏强的极端天气事件。医院需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制度要求,组织人员管理,保障物资供应,结合高新技术等,可有效应对极端天气。
1、预案编制与实施
预案编制前,医院针对地区环境特点,利用灾害脆弱性分析等工具,确认各类灾害事件的风险等级,根据等级制订应急预案。应结合“一案三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国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制定医院灾害应急预案、药品供应保障应急预案、资金管理应急预案等,强调以人为本,以防为主,安全第一,对事件的预防、准备、响应及恢复四个阶段进行管理。预案制定后,需加强宣传、培训与应急演练,沟通频率和对应急管理流程的熟悉程度是影响应对极端天气事件重要因素,以便构建最优行动方案,提高应急工作效率。预案的编制与实施,为医院应对极端天气等灾害事件提供科学方法和路径。
二、日常化管理
(一)加强应急演练与汛期巡查
针对洪涝灾害,建议医院提前考虑自救预案、开展模拟演练。在暴雨多发期对院内易积水区域进行全面巡查;定时检查配电柜、过载开关等是否处于有效保护之下,关键部门是否有应急照明系统,院区内的外部变电站或变压器是否安全等;定时检查供水系统管路、阀门等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保在管道损坏时有备用供水方案。
(二)建立雨洪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雨洪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洪灾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建立多平台信息系统,使气象局、医院与民众共享天气信息与受灾情况,确保医院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民众寻求救援有序。
三、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颁布和实施,奠定了我国一案三制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即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实现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阶段性跃升。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我国以人民为中心,向全世界交出抗击疫情的满意答卷,应急管理作用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传入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愈加严峻,医院作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堡垒,不可被攻陷,需在疫情防控之中,不断完善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1、医院需积极开展灾害护理教育,构建系统的培训体系。
2、设置应急岗位。在常态下可有岗无人,但需做应急人员常态化培训,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立即应岗配人,迅速形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应急团队。
3、做好规范、有序、高效的物资保障工作是医院应对公共事件的重点、难点也是易忽略点,应对医院灾害应对配备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到药品供应保障,后勤临时装备,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4、构建外派救护梯队、院内急救梯队和标准化配备救援物资,利用收集外派救援数据和院内急救模拟演练数据,评价救援物资及梯队管理方法及效果。提出有序的灾害救护体系,救援预案制定,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培训可在应急管理实现有效救护。
5、需建设医院应急财务信息系统,为应对突发事件起到保障作用,确保资金安全及使用效率、加强应急物资采购控制、做好应急结算工作等。
6、针对极端天气灾害,医院需派遣专业队伍进行灾害救援,
需组建一支技能全面、专业化、高水平的灾害救援队伍,以应对突发灾害事件。并提出灾害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能有效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7、由于受交通、电力等客观原因限制,医疗设备及伤病员的转运可能会处于停滞状态,导致医疗救援及时性受限,可构建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快速培训方案。
四、后勤协同多部门有效保障
国外研究表明,医院应急管理需强调后勤保障,院内多部门协调共同应对。以医院预案为基础,成立医院应急指挥小组,院长为组长,分管后勤院领导为副组长,负责现场指挥。医院后勤部门在疫情防控制度基础上,负责极端天气的预防、应对,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后勤部门应在极端天气事件的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四个阶段,从多重防护保证用电供应到食品供养等,保障医院有效运行。
医院依靠专业团队的团队合作,组建医护一体化应急管理救援小队,以备不时之需。提供可供交流的渠道,提高应急沟通频率,维持安全高效的应急救援流程。医院应注重工作人员的心理状况,培训时加强心理辅导与交流,强调心理资本的积极作用,响应意愿是医院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响应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后勤部门注重日常可用和储备的资源,配备医疗和通信保障一体的应急救援装备,并有针对性的提供便携式发电机、移动网络基站、橡皮艇、沙袋等应急装备,以应对断电断网等极端情况,并对医院应急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好规范、有序、高效的物资保障。建设医院应急资金管理,针对极端天气启动独立应急专项款,用于培训、演练、应急等运作。医院后勤保障部门应协同其他部门各科室,在注重疫情防控的同时,有效应对灾害事件的发生。
五、高新技术赋能应急全过程管理
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数智赋能医院应急管理高水平发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医院灾害预警和救援系统,实现医院对外部内部灾害风险管理的动态分析。组建合理的医院极端天气应急专用通信网络,备用便携式移动网络工作站,确保极端天气下信息的畅通。灾害发生前,完善医院通信网络容灾机制的顶层设计,灾害应对时,关键站点最优备份,救援过程中,无人机等技术可保障通信,信息传递,从而通过高新技术赋能应急全过程管理。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海淀区安宁庄东路甲16号6号楼2层
电话:010-62928161 邮箱:peixun5430@163.com
京ICP备2025113583号 Copyright©2014 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All rights Reserv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989 版权所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医院后勤与安全保卫分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学术论述依据,如有不妥请直接与本网站联系。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