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分享
发布日期:2009-06-16
班子建设:树正风正气
我院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中,把“职工最关心的问题”、“病人最不满意的问题”和“影响医院发展的最关键问题”,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基本点。要求院领导带头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表率作用;正确行使权力,廉洁从政;规范办事程序,加强经济活动约束;团结沟通配合,集体决策、口径一致;调整时间分配,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减少外出活动,严格请假制度;经常下基层,院长查房、现场办公;敢抓敢管,力改瓶颈突出问题”。
针对管理执行力差,实施了“四改”、“三落实”的系列改革举措。改变会风,调整管理例会时间。要求职能部门少开会、开短会、做到上午无会;改组机构,根据职代会全院职工投票意见,在机关推行合署办公,将31个职能处室精简到25个;改进执行力,接受全院监督。利用质控工具督办院长办公会决议的落实;改革干部管理,改变以往述职“述业绩”的方式,述职重在讲问题、讲计划、讲设想,同时加强管理培训和交流,引进医院品牌诊断和管理者风格个性分析PDP项目等高端管理培训。
“三落实”,即落实服务式管理、落实院务公开、落实奖惩政策。各职能处室限期完成为临床、为病人、为职工做的“每处一事”,其中,后勤实行的“123”电话一号报修服务、器材供应按临床需求更换耗材“小包装”等措施受到临床好评。通过开通院长信箱、书记信箱,建立起院领导与基层职工直接沟通的渠道,做到封封有回复、件件有落实。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院务公开工作,新建全院会议视频系统,实现全院职工同步“参加”院周会;对东西两院定位、建设奥运病房、优化机关管理机构等重大事项,由职代会公开投票表决。
在组织评选年度先进中,对全年工作优秀和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并严格要求医务人员仪容仪表和文明礼仪,严肃处理擅自外出的科室和个人,严厉处罚不良事件和违反医院规定的责任科室和个人,其中也不乏个别资深的老专家和教授。在全院树立了敢于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树正气的良好风气。
基础管理:推进改革创新
改革人事分配机制。我院针对职工最关心和反映最强烈的职称晋升和薪资待遇问题,重点做了三项改革。第一、以实行全员综合绩效考核引领奖金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公平原则,确立重临床一线、重风险技术含量的奖金分配机制,取消“大锅饭”式的年终奖金;第二、调整聘用制员工政策,加强科室对聘用制人员用工和奖金的决定和支配权,实行同工同酬;第三、改革职称晋升评审制度,通过专家库抽取专家和院科两级评审、由学科分委会初评的办法,提高评审的科学性、公平性、专业性。
规范财务运行管理。我院继续开展创建节约型医院活动,试行大型仪器设备成本核算,建立经济合同付费管理台账,组织外审单位招标,面向全国公开招聘财务、审计、工程管理人才。
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投资改扩建了院史展馆,配备解说人员,对外开放;以老专家讲授《协和精神溯源》报告和组织李洪迥、冯应琨教授诞辰100周年活动及编撰老协和人物事迹书籍等形式,弘扬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协和传统,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年系列活动。
学科建设:扎实核心内涵
组织学科评估。在2004年组织的首次学科评估工作基础上,2008年再次组织学科评估工作。评估以科室自评和院外专家评估两种形式同步进行,全院共49个科室完成1102份自评表,邀请中华医学会各分会常务主委以及院外专家参与评估,共回收822封院外专家评估信,回收率达90%。
东西两院重新定位。随着6个强势特色专科(风湿免疫科、普通内科、肿瘤内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的整建制全面西迁,全方位启动了“做强西院,全面发展”的战略规划。经过半年的努力,门诊量翻倍、床位使用率大幅提高。
加强人才梯队培养。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了住院医师培训,并积极筹建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加大人才培养投入,设立中层骨干国际培养基金和中青年培养基金;科室组建教研室,实行教学预讲制和教授AB角制,规范临床教学体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对派往澳门等发达地区的人员实行以提交管理报告减缴管理费的鼓励政策。
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病人安全。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我院荣获全国先进单位和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在以往系统化的准入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工作特点,修订了《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和临床研究生执业管理办法》、《工作人员离京请假制度》、《医师外出会诊及手术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修订输血、护理工作制度100余项。
改进质控体系。修订、实施新医疗质控方案,重点抓好手术环节管理;加强医技科室质控,合并感染七项检验项目、检验科通过ISO质量认证;重视院感防控,规范消毒、严格上报、全员培训;加强疑难重症诊治协调,完成院际院内会诊900余次;组织护理10余个专项的操作技能考核,举办全院护理大练兵活动;调研ISO和JCI质量认证体系,比照国际化标准提升质量管理。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调整门诊布局,拓展西院门诊;增开特色门诊,组建健康医学中心;开设简易门诊,扩开节日周末门诊;轮修改造病房,完成手术室大修工程;持续打击号贩倒号,完成对平谷区和社区医疗的对口支援任务。在改进服务流程方面,建立了门诊信息系统,实行一卡通挂号;合并中西药房,调整药房货架;重新规划引导标识,安装视频电视设备;设立帮困基金,扶助经济困难病患。(北京协和医院)
点评:薪火相传再创辉煌
多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在医疗质量和服务方面,特别在"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强化“三基”“三严”管理制度,以及高水平的医学科学研究、攻关疑难重症、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是全国的“排头兵”。
在经济转轨时期,作为具有80多年历史的协和医院,如何巩固和发扬优良传统,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变化,不断改革创新,是对新一代协和人的艰巨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们正在不断探索。比如,他们邀请全国各学科的顶级知名专家,对医院各科室医、教、研、管等各项逐一进行评估。寻求外界帮助,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兼收并蓄、精益求精,为的是在医院管理和医院内涵建设上更上一层楼。推陈出新,持之以恒,必然获得丰硕成果。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希望协和医院在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与时俱进,将协和的理念与作风注入时代的活力,不断创造新的制度,丰富内涵,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老百姓提供高水平的、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在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方面不断有新的提升。
医院文化是医务人员在为人民健康服务中形成的价值取向,“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是经过几代人形成的协和文化品牌,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润物无声,厚积薄发。禀承品牌,创新制度,形成全体人员自觉的行为准则,薪火相传,必将再创辉煌。(点评人: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海淀区安宁庄东路甲16号6号楼2层
电话:010-62928161 邮箱:peixun5430@163.com
京ICP备2025113583号 Copyright©2014 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All rights Reserv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989 版权所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医院后勤与安全保卫分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学术论述依据,如有不妥请直接与本网站联系。
扫码关注公众号